在服务地方和国家战略中体现价值——政协委员为地方高校特色发展建言献策
当前,我国地方高校超过普通高校总数的90%。地方高水平大学和专业院校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中坚力量,承担着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、文化传承和创新、加快教育均衡发展等历史重任。
然而,近年来地方高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逐渐凸显。“一方面,一些西部地方高校存在着办学经费不足、办学模式落后、好的人才既难引进又难留住的困难;另一方面,一些发达地区的地方高校近年发展势头迅猛,已经在整体实力上与一些部属高校接近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超越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上海大学副校长汪小帆说。
在全国政协委员、广西大学校长赵跃宇看来,当前西部地方高水平大学发展面临着办学理念、思想观念比较陈旧,治理体系、管理制度比较落后,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等问题。“西部地区高校较多驻留在传统的教学型、应用型大学发展模式上,管理上行政色彩较浓,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缺失,人才引进极为困难、流失相对严重。”赵跃宇说。
地方高校如何提升办学能力和水平,实现特色发展?赵跃宇认为,要在转变办学观念、凸显办学特色和加强队伍建设上下功夫。而在特色办学方面,全国政协委员、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院长刘长庚认为,要加大地方高水平大学和专业院校自主权,促进特色化、内涵式发展。
“要完善地方高水平大学内部治理机制,强化院系自主决策,从‘大学办学院’转向‘学院办大学’。鼓励精简学科专业,注重特色优势学科培育,实现区域特色、科研特色、人才培养特色的良性互动。把握‘科教育人’根本理念,构筑学生、学术、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,不断健全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体制机制。”刘长庚说。
近两年来,有关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展开专项治理,严加规范整治。如今,绝大多数校外培训机构已纳入监管之中,存在突出问题的校外培训机构基本完成整改。
一场疫情,加速了校外培训机构业务向线上转移的进程。面对新形势,如何巩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成果,进一步引导其规范办学,严防“线下减负、线上增负”卷土重来?记者采访了多位全国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。
培训机构规范治理是“连续剧”
北京海淀黄庄,曾是培训机构扎堆的地方。最兴盛时,黄庄地铁站500米之内,至少有105家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。自2018年多部门开展联合治理专项行动以来,这里的很多违规培训机构被清理。
类似的情形发生在很多地方。在全国人大代表、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看来,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专项治理已初见成效。“梳理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政策导向,从把线下培训机构纳入规范有序轨道,到巩固治理成果、应对线上培训新情况,再到出台超标超前培训负面清单,对什么是超标超前内容有了刚性要求等。可以说,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政策一步一个脚印,效果也是实实在在的。”葛道凯说。
然而,这并不意味着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可以“鸣金收兵”。全国政协委员、同济大学副校长顾祥林在调研中发现,疫情使人们对在线教育的认知程度大大增加,对其接受度在逐步提高,线上教育的用户活跃度也将大大提升。
“培训机构规范治理既是一场攻坚战,又是一部不断解决新问题、回应社会关切的‘连续剧’。”全国政协常委、安徽省政协副主席、省教育厅厅长李和平说,“面对新问题、新趋势,有关部门必须时刻高度关注,及时出台政策,把治理推向深入。”